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霍剛」標籤的文章

霍剛 Huo Kang

圖片
【循世間的真理走自己的道理 幾何抽像藝術家霍剛Huo Kang】 看似抽象的幾何圖形,實則蘊含中西文化傳統與藝術觀念。觀看霍剛的畫作就如同在靜謐中窺見豐富的哲理,經歷一場心靈的洗滌。 霍剛生於1932年的南京,在書香世家的耳濡目染下,他練就了一手工整勁秀的好字,也深深影響日後的創作。抗戰結束後,霍剛來台隨李仲生學畫,受到西方藝術的傳入,他與不願受傳統束縛的朋友一同創設「東方畫會」,被當時的媒體譽為「八大響馬」之一。 東方畫會旨在吸收西方的現代觀念與技巧,以融入中國繪畫使其重生。霍剛早期試圖以西方為技巧、東方為核心進行創作,其中參雜墨韻和版拓的意象,可見他揉合了兩文化接觸所產生的矛盾,並將之化為獨特的繪畫語言。 1964年霍剛前往米蘭定居,當時西方正鼓吹「國際龐圖運動」,龐圖意指義大利文的「點」,參與的藝術家們致力於復興藝術中的人文精神,認為是萬象起於點也終於點。 對霍剛而言,這與中國哲理的觀念不謀而合,他的畫作也受此影響逐漸由幾何圖形取代連貫的筆觸。《轉化》正是此時期的作品,透過不對稱的矩形、長短不一的線條,以及底層的大塊黑色色面,營造出圖像跳躍於上的層次感。 此後,霍剛的畫作多了各式的抽象符號,然而,內在的精神與畫面安排始終回歸到中國深厚的文化。以《乾坤-1-2-3》為例,藉由色彩與幾何的重置,建構出沉穩的意象;《源起》系列也以三角、圓、點與色彩畫出了空間的深度,讓人不經思考其中是否藏有玄機。 「畫如其人、人如其畫」,在霍剛的畫作中可以感受到萬物兼容並蓄的和諧,即使是如此前衛的形式,仍能體悟到霍剛所欲傳達的文化底蘊。就如同他的過往─豐富而含蓄。 ========================================== 🔅 看更多霍剛經歷> http://artemperor.tw/knowledge/1435 🔅 藝文新聞> http://artemperor.tw/myfeed/203 //到藝術圖書館尋找關鍵字// # 繪畫   # 素描   # 前衛   # 現代藝術   # ...

霍剛 寂弦激韻

圖片
霍剛 ‧ 寂弦激韻 霍剛 | 無題66 油彩 畫布,1966 80x100cm Previous Next 霍剛是現代抽象畫家,1932年生於南京,成長養成教育於台灣。1951年霍剛向李仲生學習現代藝術,其思想畫藝受影響至為深遠。1957年霍剛與其他七位畫友,即李元佳、吳昊、歐陽文苑、夏陽、蕭勤、陳道明、蕭明賢組成,「東方畫會」,當時被報紙媒體稱之為「八大響馬」,這稱號十足表露出這些年輕人的衝勁、叛逆性和創造力並馳騁藝壇迄今。 霍剛早期的繪畫多為捕捉“意象”,畫面上鳥獸變形體幽游於空間之中,充滿超現實風格的神秘性,色彩多為中性或低彩度光線較為陰暗,1964年霍剛羈旅米蘭之後,延續超現實探索,但輪廓線趨向理性幾何抽象,這是建立其繪畫語言的轉變階段。換言之,六○年代中期以後,霍剛畫作的表現形式已趨於硬邊構成,而精神上卻傾向於視覺詩性,圓點與線形色彩構築畫面,隱寓向隨機非可預期的動向空間,展現境外牽引,呈現畫外之意。霍剛顯然受到義大利深厚文化特質的移轉,他的繪畫展現沈潛而內斂,畫面看似輕盈的油彩,實則飽含心靈之厚度,從七○年代的作品表現迄今,畫中色彩愈來愈濃烈鮮明,構圖也趨向明快簡潔,常見對稱性與突發性現身的點、短直線交替展現,有時線與塊面凝住對峙,閃爍的小點線一觸即發,激擾平靜寂浩瀚的畫面,卻又可發現這些靈活的小符號是拆卸了書法線條的重組樂章。 本展「霍剛‧寂弦激韻」(Reverberations ‧ HO KAN)展,作品發展演變從超現實到幾何抽象構成,自五○年代發展至今,從台灣走向歐洲,伴隨現代美術運動各個階段歷程,積累相當豐富可觀的畫作。本次展覽從五○年代創作至今。展出作品包括:油畫、素描作品,從數百件作品之中精選出近150件作品,展品從五○年代中期跨越至今。文件展區包括素描、生活及創作攝影照片、年表(中英文輸出) 、歷年展覽畫冊(各一冊陳列)數十冊,以及霍剛紀錄訪談影片。  資料來源 台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