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名貴

圖片分享自網路Google Search 陳明貴( 1956 ~) 墨潮雕龍 二十歲學書法,三十歲學畫,三十四歲即成為專業藝術創作者的陳明貴,原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的高材生,在方濟高中教書,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卻毅然辭去教職,一頭栽進藝術的不歸路。從月薪加書法班收入合計將近十萬元的收入,一下子變成有半年時間落得只能靠打工月入四千元生活。書法精湛的他,因為在春節寫了一副對聯送給「她」的父親,身為工程師的岳父看了大感驚奇,當下自作主張:「不管怎樣,我的女兒嫁給他就對了!」不過陳明貴倒是老老實實和曼文姑娘(現在是陳太太)談戀愛,他熱戀中的情書,後來被韓國推展現代書藝非常有力的「月刊書藝雜誌」以十五頁的篇幅予以披露,不僅表現了一片真摯的情愫,那種即興式的繪畫,混合著各種書體、形式的變化,真是精采絕倫。 身為現代人的他,一心嚮往「清、逸、雅、潤」的「晉韻」,雖說是新潮又前衛的「墨潮書會」的大將,卻不停在挖掘傳統的文人工夫;在理論與實踐當中,他真正體會到也做到了什麼叫「筆歌墨舞」,如果有機會看他揮毫,看他旁若無人,氣定神閒,使轉筆桿,富有戲劇性韻律的動作,算得是一項難得的享受。當他打算走繪畫一途時,首先考慮到的即是師承,張大千、溥心畬當時已經過往,沒有機會請教,他認為當前只有江兆申能符合他的需求,於是當人家告訴他:江的大弟子陶晴山打算開班教畫,他第一個跑去報名。陶問他想學什麼?他說:「我連筆都不會拿,就從拿筆開始學好了!」陶先生於是教他怎麼點胡椒點。繪畫與書法的執筆姿勢是不太一樣,可是一個已臨池二十年的青年說他連筆都不會拿,可見一開始他所抱持的目標有多大。他的「太老師」江兆申曾經告訴他:「技藝不重要,讀書、寫字最重要。」這話讓他奉為一生圭臬,畫畫之外,努力讀書、寫字,這多少說明了他在書畫方面所具有的超乎年齡的特質表現的原因。有次江門弟子開畫展,請帖的文案和書法由他一手包辦,接到帖子,從來不看門弟子畫展的江兆申,卻慎重其事表示要到會場看看,到了會場逕自看了陳明貴的畫就離開,可見其受「太老師」青睞之一般。甚至在江兆申猝逝北京前,還殷殷託人轉告陳明貴五個字:「耐得住寂寞!」在不景氣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