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壽宇



























圖文分享自臉書
林壽宇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33年1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字木生、號丁山、又號汝傑 ,台灣台中霧峰出生,霧峰林家嫡系之後。以東方老莊的哲學思考為基礎,人稱極簡主義大師,台灣藝術現代主義中的巨匠。
1933年 生於日治台中霧峰林家宮保第。林正霖長子,在台北就讀旭小學校(今臺北市中正區東門國民小學),二戰後畢業於臺灣省立臺北建國中學(今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1949年 赴香港,在香港拔萃男書院完成高中教育。
1952年 從香港赴英國倫敦,就讀於米爾菲爾德學校。
1954 ~ 1958年 就讀於倫敦綜合工藝學院(Regent Street Polytechnic,今西敏大學),研究建築與美術。
1958年 林壽宇專心以繪畫為業,先期以Lin Show Yu為名(1963年後改用Richard Lin),由倫敦金貝爾.斐斯畫廊(英語:Gimpel fils)經紀。
1959年 在金貝爾.斐斯畫廊(英語:Gimpel fils)首次個展。
1961年 榮獲英國當代藝術學會勉勵獎。
1964年 獲選參展德國卡塞爾《第三屆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 3)。
1966年 與英國倫敦馬博羅.新倫敦畫廊(英語:Marlborough Fine Art)開始了經紀關係。胡安·米羅赴倫敦拜會林壽宇工作室,對他的白色系列欣賞不已,表示「在白色的世界中,無人能比的上你。」
榮獲北愛爾蘭藝術委員會主辦舉行於首都貝爾發斯特阿爾斯特博物館《英國公開繪畫展》首獎,畫作由該美術館收藏,但後來毀於倉庫火災。
1967年 與朱德群、莊喆、胡奇中、丁雄泉、趙無極,共同入選美國匹茲堡第44屆《卡內基國際美術展》。林壽宇並榮獲「威廉佛瑞紀念收藏獎」(William Frew Memorial Purchase Award, Pittsburgh International),參展作品並卡內基學會(英語:Carnegie Museums of Pittsburgh)所收藏。當時共同獲獎的還有弗蘭西斯·培根 (畫家)。
1969年 辭去工作專心創作,全家搬到威爾斯西海岸的莊園Gwynfryn。
1975年 與馬博羅.新倫敦畫廊(英語:Marlborough Fine Art)之間的經紀關係終止。
1976年 榮獲「威爾斯藝術管理委員會榮譽獎」(Wales Arts Council Award)。
回到台灣霧峰林家,為近28年來第一次回台。
1982年 參加由蕭勤策展在香港藝術館展出的《海外華裔名家繪畫》聯展,參展者包括朱德群、蕭勤、夏陽、韓湘寧、姚慶章等人,為華人地區首次展出。
台灣龍門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展出二十幾幅「白色空間」系列作品,引起當時台灣畫壇對幾何抽象與極簡主義等西方藝術史創作風格的熱烈討論。
榮獲義大利藝術大學名譽證書(Diploma of Merit, Università delle Arti, Italia)。
1983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通過故宮管理委員會審查,收藏林壽宇畫作「繪畫浮雕雙聯作」,成為故宮第一件在世藝術家入藏故宮,亦成為該院的第一件現代藝術藏品。
1984年 於春之藝廊舉辦個展《無始無終—存在與變化》。
1985年 以「我們的前面是什麼?」乙作與徐揚聰、黎志文各獲台北市立美術館《中國現代雕塑展》購藏獎,林壽宇獲首獎。
在台灣繼續推動現代藝術,協助春之藝廊籌備「超度空間」展。
2002年 林壽宇與嚴筱良師母回台灣台中縣定居。
— 在台南孔廟商圈

Catherine Yen 追蹤

【林壽宇的白色低限魅力】( excerpted from 羅芙奧 陳惠黛 )
簡單,往往是最不簡單的。中國歷史上最古老、最深奧、最神秘的一部思想典籍,叫做《易經》。《易經》,被推為群經之首,群經之始。它蘊藏的智慧最抽象,卻也是最實用。藝術家林壽宇服膺「最簡單的就是最複雜的,最複雜的事物要以最簡單的方法來表現。」他終其一生固執地追求理想美、極致美,在藝術的道路上走的是一條杳無人跡的道路,有人尊稱他是「最後的貴族」、「極簡主義大師」。林壽宇的美學獨特純粹,傲氣過人,既高貴古典又富現代感。
林壽宇的藝術思想根源自中國的哲學內涵,將繪畫的概念減之又減,減無可減,以至於無。他引述老子「五色令人目盲」的哲理,深悉「沒有色彩的傳統水墨是東方美術最高境界」,在現代藝術運動蓬勃的1960年代開展出樸素簡潔的「白色系列」禪意空間,他的藝術中蘊藏的東方思維,令西方藝術界大為折服。連二十世紀大畫家米羅都要當面讚嘆說「在白色的天地裡,無人能企及林壽宇。」
而當他將低限主義的前衛概念,隨著1980年代返國定居時,大大驚豔台灣藝壇,掀起所謂的「白色震撼」與「低限魅力」的旋風。在藝術生涯成熟巔峰之際,1984年他突然宣布「繪畫已死」,從此封筆不再畫畫,轉向立體與裝置概念的探索。
林壽宇是現代藝術的先行者,回顧其一生,不凡的身世,卓爾不群的審美品味,還有耀眼的藝術成就,也稱得上華人現代藝術家中的奇葩。1964年他成為第一位參加德國卡塞爾文件大展的台灣畫家,1966年國際重量級畫商馬博羅.新倫敦畫廊開始經紀代理他的作品,林壽宇得以與多位戰後當代藝術大師齊名。而時至今日,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唯一破例藏的現代藝術作品,也就是林壽宇的畫作。
1980年代林壽宇回到台灣舉辦個展,「白色系列」作品震撼台灣美術界。當時台灣藝術圈對抽象藝術的認知,多半仍停在如趙無極這類的色彩堆疊、潑灑等抽象表現主義,幾何式的冷抽象,此時尚未形 成風氣。而林壽宇對低限藝術的追求,把藝術用純粹性表達至淋漓盡致,大大影響 幾位年輕的藝術家,例如莊普、賴純純、胡坤榮與陳慧嶠,成為他們的宗師。這些以伊通公園為基地的藝術群,如今都是台灣藝術界的精英人物,儘管林壽宇於2011年仙逝,其藝術的影響力至今仍然存在。

留言